知道嗎,12日發(fā)布的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其“揭秘者”之一,就是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研究員毛基榮。他和中國的其他15名科學家一道,參與到全球300多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一起為揭開銀河系超大質量黑洞的神秘面紗而工作了多年。
昨天,踏進天文學領域近30年的毛基榮說:“科學研究的驅動力和科技工作者的使命與擔當,促使我進行此項工作。”
“我們不斷提出問題
然后解決問題”
星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是毛基榮的天文研究對象之一。從2017年起,毛基榮作為事件世界望遠鏡(EHT)合作組成員,參與了銀河系中心超大質量黑洞“照片”的研究工作。“通俗地講,就是在得到照片的同時,理解照片背后所蘊含的物理過程和物理規(guī)律。”毛基榮說。
“作為自然科學的基礎研究,我的主要工作是在科學領域進行探索。我們希望知道,銀河系中心是否有超大質量黑洞?如果有這樣的黑洞,它是怎么產生的,如何演化……我們不斷地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科學研究的過程就是不斷學習和不斷探索的過程。”毛基榮說。
銀河系中心黑洞照片的發(fā)布,是對宇宙中極端天體的物理性質的深入理解,體現了人類使用科學技術對廣袤宇宙進行探測的渴望,這也展示出云南省科學家參與國際重要科技合作并在國際研究前沿和熱點領域開展自然科學基礎研究的卓越能力。作為照片的“揭秘者”,毛基榮說:“天文工作需要嚴謹勤奮的工作態(tài)度、百折不撓的勇氣和國際合作的寬廣視野。
“拍攝”的過程
還要揭示科學過程和規(guī)律
毛基榮解釋了為何要為銀河中超大質量黑洞拍照。
“拍攝”的過程不僅僅是得到科學現象,還要揭示科學過程和科學規(guī)律。黑洞本身不發(fā)光,由于引力作用吸積周圍物質,物質由于吸積發(fā)光,在廣義相對論框架下,光在臨近黑洞視界附近傳播,形成我們看到的這張黑洞照片。毛基榮從事超大質量黑洞吸積物質在特定能量分布下的輻射性質,以及吸積過程中磁場的強度和結構的物理研究。這需要理論公式推導、計算程序編寫和觀測檢驗。和其他許多天文學家一樣,這些工作每天都在進行。
“我們進行公式推導、編寫程序,并得到計算結果,是不是就能找到準確的答案?有時候并不能得到科學上可靠的結論。我們需要對理論模型不斷改進、反復計算,并和同事不斷討論,這樣的工作其實每天都在進行。盡管研究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然而科學探索永不停止。宇宙中更多的奧秘正等待著天文學家不斷地探索。”毛基榮說。
※新聞人物
毛基榮
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研究員,星系類星體研究團組負責人。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引進人才,云南省引進海外高層次人才。長期從事天文學國際研究前沿的觀測和理論研究,并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
※網友熱評
黑洞
或許是宇宙的白細胞
●DrsunIP:好奇一個問題,如果從黑洞的各個方向觀察它,看起來也會是這樣嗎?
●一網友:我們人類能進入或穿越它嗎,或許生命的起源就在其中。
●一網友:我感覺黑洞就像旋渦一樣,一定會通到另一個位面,世界不是三維的。
●蔚藍:第二名和第一名的熱度真是差的好多。
●嬉游道:月亮圍著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圍著這個黑洞轉,是不是基本每個星系的
中心都會是一個黑洞?每個星系又圍著宇宙的中心轉,那宇宙的中心又可能是個什么呢?
●張健:這么個超大黑洞,是不是意味著,終有一天,銀河系會被吸進去,可怕。
●彼得潘dy:黑洞或許是宇宙的白細胞。
●李翛然:宇宙是由甜甜圈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