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貓研究所(ID:FundCat)
【資料圖】
7月份以來,不少新能源車主吐槽,充電價格上漲得厲害。
有上海網友說,充電樁現在的價格是劇烈上漲,特別是在午后時段,從原來的1.15元漲到了2.15元,漲幅甚至超過80%,而在鄭州,新能源的充電價格也有所上漲。
不過,地區(qū)之間價格差異也還是不小的。
根據國網電力APP,網傳漲價最狠的地區(qū)上海,12:00-14:00的價格最高,在實行峰谷電價的充電樁,每度電的價格均超過了2元,而22:00-次日6:00,0.8元/度,其中包含了0.5元-0.7元不等的服務費。
而在北京,電價的差異較小,全天1.28元-1.7元/度,但是其中服務費0.8元,充電的電價最高也未超過1元。
不過,對于不少出租車以及網約車的車主們來講,即便很小的漲幅,帶來的都是成本的增加,畢竟現在確實網約車市場飽和,大家也都挺卷,每天的接單量以及流水金額,均大不如前,而充電漲價的成本,都需要自己來負擔。
為啥漲價呢?
今年的階段天氣頻發(fā),確實用電高峰,不少城市都打破了最高氣溫紀錄,無論是民用還是工業(yè)用電,都在加大,電廠也在加班加點。
而在另一方面,充電樁企業(yè)也確實卷不動了,有媒體報道,在漲價的鄭州,充電樁價格大戰(zhàn)的時候,最低的服務費曾達到過8分錢,而為了搶市場,虧錢也干。但是隨著市場飽和,價格自然還是要回歸的,自然價格也就漲起來了,再有錢,這個時候也燒不起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當初的共享充電寶,不卷了,漲價了,從剛開始的低價到平價,到后來干脆變成了“刺客”。
不過,最令人擔心的,其實是充電價格上漲,已經成為一個趨勢了,已經有網友預計,電車和油車所用能源的價格,會慢慢持平。
會嗎?還真不一定。
現在的充電價格為什么跟油車的汽油相比,還是差那么多呢?背后其實是有國家的政策支持的,2014年,為了推廣電動車,對于充電樁的支持力度還是很大的,總體的要求是:
“確保電動汽車使用成本顯著低于燃油(或燃氣)汽車使用成本”。
咋保證的呢?財政補貼。
企業(yè)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是靠薅政策的羊毛,財政補貼、無償劃撥充電設施建設場地等,當然了,薅完羊毛也得服管,服務費不能超過政府指導價。
現在,不少城市都還在實行服務費的政府指導價,比如上海,政府指導價為1.3元/度,而現在上海的充電樁,都還沒有超過政府指導價的。
但是,各種文件顯示,政府指導價這事兒,全國的統(tǒng)一有效期是2020年:
“當電動汽車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并在交通運輸市場具有一定競爭力后,逐步放開服務費并通過市場競爭形成”。
而現在,不少地方,已經放開了電動汽車充電服務收費標準。
而這種放開,可能會形成一個趨勢。
而在沒有羊毛可以薅了之后,難保這些充電企業(yè),不會再漲價。
嶺南會旗下新公眾號——嶺南金融圈。這里我將分享一些自己的原創(chuàng)投資感悟,并推薦一些回報幾十倍的投資標的。關注嶺南會的粉絲,務必點擊下方公眾號名片關注!